攝,每天最少要提供20萬條成蟲吧?”
早先提及過。
一二期的黑虻幼蟲長大概有接近兩厘米,單條蟲重3克左右,白質量大概是1.5克。
扣除掉主提供的10克白質,每人每天大概要攝15克的黑虻白質粉。
221基地人數一萬,因此每天大概要提供20萬條幼蟲才行。
同時除了這20萬條幼蟲之外。
還要保證有足夠數量的幼蟲培養成成蟲,因此每天黑虻蟲卵的產量最少都要在五十萬以上。
五十萬這個數字難度倒不是很大,畢竟后世一個村落級養中心每天就能十幾萬的黑虻幼蟲了。
但在這年,基建效率卻是一個難。
這種量級的昆蟲養面積,最少都要上百畝地才能符合要求。
不過劉有成顯然很早就和李覺討論過這件事,因此聞言后沒怎么猶豫便給了答桉:
“沒錯,周專員,以我們養中心目前的規格呢,肯定是沒法承擔起基地所有人的營養攝?!?/p>
“不過現在只是八月底,離冬天最少還有三個月呢,時間上相對還是比較充裕的?!?/p>
“照目前的度,我們大概十月初就能把育種中心擴展到一百畝地。”
聽到劉有成給的這個時間。
老周思索片刻,最后輕輕了。
臉上的表也隱隱緩和了不少。
一百畝地就是六萬七千平米左右,要舉例就是個320x200規格的長方形。
不考慮打地基環節,一個多月的時間應該也差不多了。
屆時再用一個月的左右對黑虻群落行擴種,理論上應該恰好能趕在冬前達成對應的群落數量。
至于這一個月里的黑虻幼蟲.....
它們既可以用來偶爾加加餐,也可以先磨成粉作為資儲備。
畢竟如今的黑虻幼蟲有十幾萬條呢。
以這些幼蟲為基礎,擴種去給基地所有人在一個月加個兩三頓營養攝還是沒啥問題的。
隨后在眾多青工和驢的協助。
這些跨越了上千公里送到221基地的成蟲與幼蟲箱,同時都被轉移到了成蟲養的池里。
沒錯。
兩種箱同時都被運到了成蟲養區。
接著幾位穿類似防蜂服的工作人員走了池,關上紗窗,先后打開了箱。
首先被開啟的是七十多個成蟲箱。
卡噠――
隨著箱的開啟。
小半分鐘后。
一些黑虻成蟲便從箱里飛了來,并且迅速停到了紗窗的網格上,一動不動的像是找到了家。
不過看著看著。
紗窗外的老周便微微皺起了眉:
“劉主任,不對啊,這些成蟲的存活率怎么會這么低?”
老周的視力很,在開到第十個左右的箱后,他便發現了一個況:
箱里成蟲的數量似乎并不多,估摸著只有40%甚至30%。
不過他邊的劉有成倒顯得很平靜,他在生學方面也算略有建樹,聞言便解釋:
“周專員,你不必太緊張了,這其實是很正常的況。”
“黑虻的成蟲存活期很短,而且據我們的觀察,這種昆蟲的死亡表現是標準的【突然暴斃】。”
“也就是原本還活的好好的飛來飛去,可說不定一秒就突然啪一聲落地,徹底死翹翹了?!?/p>
“因此這批被捕捉的黑虻中,必然會有不少原先就臨近死亡的成蟲?!?/p>
“而這些成蟲在路上又經過了數天運輸,一些原先的壯年也都了老年期,加上路上的運輸條件較差,能有30%的存活率都算是了?!?/p>